要知道,太阳距离地球大约一点五亿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三十八万千米。这样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也正好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四百倍。尽管在宇宙中,太阳和月球不同等级,但在科技落后的年代,人们只能眼见为实了。

随着人类登上月球,对月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比如月球是空心的就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那月球还有哪些广为人知的秘密呢?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天体,它陪伴着孤独的人们,在夜间给人希望与幻想,也让越来越多的相关专家勇于探索它。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阿波罗”11号的“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落在月球表面,而在坠毁地七十多公里处有地震仪,刚好记录了这持续一刻钟的撞击声。理论上,实心月球应该只有3到5分钟,当时15分钟的“月球钟声”说明了月球是空心的,而这一巧合也成了美苏登月时最大的发现,这件事也成了最经典的月震实验。因为实心物体受到其它物体撞击时,能产生两种波,一种表面波,一种纵波。纵波的穿透力强,可以穿过物体的心从一点到达另一点,表面波则是在极浅的表面传播。他们的在月球上的实验,只得到了表面波,而没有纵波,可见月球是空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月球降落和登陆时宇航员们都会听到钟声,就和教堂的钟声相同,让人不得不认为月球外壳是由一种特殊金属制成,整个月球如同一口超级大的钟。

另外,月球上还有一些巧合的数据。月球的自转周期,月球轨道与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一致。地球赤道部分的自转速度是大概每小时1600多千米,月球赤道部分每小时却不到17千米。在自转速度上两者尽管相差很大,但它们之间依旧“调整”到恰到好处,月球以同一个半球向着地球。

关于月球,巧合的数据太多,目前人类能观测的天体中只有月球如此独特。让人不得怀疑这仅仅是巧合吗?还说是谁按照一些要求设计好的?

艾西莫夫曾说过,“月球正好大到能够造成日食,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还有一些巧合的数据,巧合的撞击,不得不让人质疑“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毕竟这样的种种巧合,很难让人相信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

而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拥有如此巨大的卫星,而其它行星带的卫星要么小,要么就是没有,月球和地球的相似,让人不得不猜测,地球上出现的生物,会不会其中也有月球的功劳呢?还是有我们没有探究到的生物在背后掌控着一切呢?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对于宇宙而言,我们的生命也只是蜉蝣一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