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湛庐文化,(https://xueqiu.com/7073538130/136930996)
《证券分析》有那么多版本,到底应该读哪一版呢?答案是巴菲特作序推荐的第6版。
《证券分析》过去80多年共出了6个版本。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第1版出版。后来他们两人隔上几年就对《证券分析》修订,推出新版。1940年,修订出版第2版。1951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在查尔斯·塔萨姆(Charles Tatham)的协助下,修订出版第3版。1962年两人在西德尼·考特勒(Sidney Cottle)和查尔斯·塔萨姆的协助下出版第4版。格雷厄姆去世后,西德尼·默里(Sidney Murray)、罗杰·F.布洛克(Roger F. Block)和弗兰克·E.考特勒(Frank E. Cottle)修订出版第5版。
据说格雷厄姆本人也对第4版不满意。詹姆斯·瑞在第4版问世后遇见了格雷厄姆,他强调指出,格雷厄姆本人对第4版并不满意。因此,格雷厄姆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时,选择了《聪明的投资者》作为教材。
2009年,由著名投资大师塞思·卡拉曼担任主编,邀请10位投资名家对本书10个部分分别进行导读,而且由巴菲特作序推荐。不过我要告诉你,其实第6版就是原封不动复制了第2版的内容,唯一的不同是,增加了一些现代著名投资人士的导读,特别是巴菲特和第6版主编卡拉曼专门为这一版写的序言。简单地说,第6版就是增加了名家导读的第2版。有巴菲特作序推荐,有卡拉曼、霍华德·马克斯等投资名家导读,更好懂,更好读。所以我建议你读第6版。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我一定要读第2版呢?我这样说,有两个依据。
第一,巴菲特一生最爱而视为珍宝的书,只有4本,其中一本是《证券分析》,而且是他上课时使用的教材《证券分析》1940年第2版。巴菲特在第6版序言中写道:“1950年到1951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时,有幸在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恩师门下学习,我所珍藏的《证券分析》,就是我当年在哥伦比亚读研究生时用的那本教科书,那是1940年第2版。我敢肯定,我至少读了4遍,很明显在我看来这本书绝对非同一般。”
有个故事,可以看出巴菲特对《证券分析》这本书的热爱程度。
巴菲特回忆1950年他上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课程时说:“事实上我甚至比和格雷厄姆合著这本书的多德教授还要熟悉这本书的内容。我可以随口引用书中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有七八百页厚,我熟悉书中每一个案例,我已经把整本书读得滚瓜烂熟,而且全部消化吸收了。”
巴菲特年轻时选股票做投资,经常直接从《证券分析》里面的案例中直接寻找投资启示。他买的很多股票,是因为《证券分析》里面讲过这只股票。巴菲特在第6版序言中说: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课堂上和著作中使用当前的投资案例,这完全为学生着想,做了本来该学生自己做的分析功课。
第二,巴菲特坚持认为,《证券分析》第2版才能真正代表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人的思想。我在《本杰明·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巴菲特代表IBM公司出席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反托拉斯案件的法庭审理。巴菲特已经站在台上辩论两天了,他的发言十分精彩。原告有一个问题是问巴菲特,是否认同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书中的观点。原告律师问道:“你同意书中的所有观点吗?”巴菲特回答:“完全同意。”律师问:“那么请问,你同意书中对‘贬值’的定义吗?”随后,原告朗读了书中的定义。巴菲特说:“不,不。那是错误的。”律师说:“我想告诉你,这是《证券分析》中的原话。”巴菲特问道:“请告诉我这是哪一版的?”律师取书时,暂时休庭。重新开庭后,律师拿来的《证券分析》书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他引用的那本书是第4版。巴菲特说:“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定义在第14 章,而这一章并不是格雷厄姆本人写的,而是西德尼·考特勒后来修订新版时自己加进去的。我认为考特勒写的不对。”
由此可见,巴菲特对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这本书熟悉了解到何等详细的程度,也能说明什么巴菲特坚持,只推荐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原作者本人最后修订完成的第2版。那么,为什么第6版和第2版原文内容相同,却还要读第6版?原因很简单,第6版有11位价值投资界招牌性投资名家导读,更好读,更好懂,更容易理解如何在当今新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形势上灵活运用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
这本书要出第6版时,受邀担任主编的卡拉曼干脆重新翻印第2版,原汁原味保留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思想:“我们决定以1940年出版的《证券分析》第2版内容作为这次第6版的原文,因为第2版才是最完整可靠的版本。我们更决定,对这本经典著作的原文,不去改动一字一句,希望这样安排,可以让读者读到格雷厄姆和多德这本大师级著作新版时,还是和老版一样原汁原味的精彩内容,能够学习到大师的智慧和远见,这些对于当今急剧变化的投资世界来说,仍然紧密相关,仍然极为重要。”
所以说,最新出版的第6版,在原文内容上,和巴菲特当年上格雷厄姆的研究生投资课程用的教材一模一样,而且又增加了11位价值投资大家的导读,他们都是在价值投资界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些人的导读有个最大的好处是,示范给你看,如何读经典,在新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形势下,如何用经典,哪些地方永不过时,哪些地方已经过时。我特别喜欢霍华德·马克斯给本书第三部分债券投资写的导读,其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证券分析》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其中详细讲述的知识,而是其传达的常识。
我想说,过时的是知识,不过时的是常识。这正是格雷厄姆和多德写《证券分析》时在序言中最强调的东西:“我们压倒一切的目标,一直是把这本书写成一部批判性思考分析的著作,而不是描述说明具体操作的投资指南。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概念、方法、标准、原则,以及重要性高于一切的逻辑推理。我们不是为了理念本身而强调理论,而是为了理论的实践应用价值而强调理论。”
巴菲特本人也特意作序推荐,可见巴菲特本人对第6版重新复刻第2版也高度认可。第6版可以说是新瓶装老酒,酒是老的好,瓶子包装却肯定是新的好。有了11位投资名家导读,相当于我们来到一个著名的文物景点参观学习,而且有著名的行家来给我们做导游。所以我本人认为,第6版,即由巴菲特做序并加入名家导读的第2版是目前最好的版本,值得仔细阅读。
作者:刘建位
作者介绍:现任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20多年证券从业经历。最近10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和传播巴菲特投资之道,先后出版《巴菲特选股十招》、《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等8本书籍。2007年在央视二套《理财教室》栏目主讲《学习巴菲特》十集系列节目,2009年5月协同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到美国专访巴菲特,2010年9月29日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对话巴菲特。
翻译书籍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周期》、《钱:七步创造终身成就》、《战胜华尔街》。2019年2月翻译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新书《周期》,5月8日参加聪明投资者主办“问道·周期”活动对话霍华德·马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