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这类“相似”物种之间的杂交,历史上有过很多实验。上世纪有个苏联专家伊万诺夫做过人与黑猩猩的实验,可他花光了经费也未成功,最终这个实验也因人伦道德等多方面因素被迫终止;还有人试图用染色体数量相同的狮子和猫进行杂交,结局也以失败告终。

可骡子实在是一朵“奇葩”,它不仅是少见的种间杂交成功产物,还巧合地继承了父母的综合优点。马较容易驯服但“娇气”,驴“犟脾气”但能承重,骡子又温顺,又能扛,吃得相对少,而且寿命比父母的25~30年都要长,能达到50年,其经济程度对于农村来说简直是不二选择。

不过,最初想要生产骡子,人们只能把马和驴关在一起,期待着它们“日久生情”,这个过程十分艰难,往往需要花费好几年时间,还不一定成功,因为生殖隔离的不同物种之间也鲜少存在性吸引,但现在在人工授精的操作下,骡子也变得很容易诞生了。

那么为什么人和黑猩猩、狮子和猫的杂交会失败,而马和驴就能成功呢?难道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

不是这样的。人与黑猩猩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早已成为南辕北辙的两种动物,黑猩猩有48对染色体,而人类只有46对,染色体的形状也差别很大。至于狮子和猫虽然有着同样数量的染色体,但体型差异过大,本身就有着生理构造的隔离。

人类(上)和黑猩猩(下)的染色体对比

马和驴虽然同是马科马属,但又分为野马种和非洲野驴种。它们的杂交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种族本身的体型大小、染色体的形态都比较相似,甚至有很多是同源的,比如:驴的2号染色体和马的1号染色体、驴的13号和马的11号、驴的14号和马的13号,驴的16号和25号加起来对应马的5号。这是不是很像进化规律专门为骡子诞生留下的“缺口”呢?

骡子真的不能繁衍后代吗?

骡子这种生物可以说既不幸又幸运,虽然过得劳累,但它的诞生和存活却充满了奇迹,甚至连“不能生育”这一点也是有可能被推翻的。

上文我们说到骡子只有63条奇数染色体,如果这个63是在2×32的基础上减一的模式,那它基本是不可能存活的。但骡子的染色体是32+31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各拿出一半染色体,31的那边因为是奇数,所以必定有一条染色体不是双体,而是三体。

这意味着它没有单条游离的多余染色体,而是所有染色体都趋向于随机分离,自由组合。如果那条三体染色体和同属的动物结合,骡子就会正常怀孕。这又造就了它的可育性,虽然概率极低,低于千万分之一。

2017年的时候,河北省围场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位邱姓农民,就曾发现自家母骡子产下了一头骡驹。全村人惊奇和兴奋之余,又担心这头“异常生产”的小骡驹有疾病,然而它不仅能够站立行走,甚至会索取母乳,一切与正常无异。

这个案例说明了骡子是有可能生育的,而且不仅如此,骡子甚至也有“性欲”。为了防止骡子见到马和驴就骑,给村子带来混乱,主人通常会对公骡子进行“阉割”处理。过程比较不人道,但好在骡子生命顽强,只要好吃好喝休养一段时间就能恢复正常了。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骡子作为一种杂交品种,本身是没有繁育后代的希望的,但自然却让它保留了繁殖本能,这对骡子来说,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

骡子怀孕是好是坏?

骡子怎么想我们不知道,但骡子怀孕生子这件事对大多数人类来说未必是好事。

“骡子无法生育”几乎可以算是人类常识的固化了,我们看了实例,可以知道骡子不仅有怀孕的几率,而且生下后“母子健康”,传言也不攻自破,但是对于时代更早的人来说,骡子怀孕是一件大逆不道、有违天理的事,出于恐惧心理,人们会把怀孕的母骡处死。

1997年,美国加州也出现过骡子怀孕的情况,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随着影响扩大,呼吁杀死母骡子和小骡子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猜想,这样的事件一定不止一件。

其他家养的牲畜怀孕了,人们能想到财产增值,欢天喜地;而骡子为服役而生,为服役而死,一生中拼着极小的概率怀上后代,却还要被当成不祥之物处理掉,传出“怀孕必死”的说法,真是有苦说不出。

不过科学家对此抱着相反的态度,他们不仅不认为骡子生驹“该死”,甚至觉得这件事在遗传学上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而且骡子本身也是一种实用的“良驹”,如果能实现种内繁殖,必定会形成优良的产业链。

他们尝试过翻倍骡子的染色体数量,也尝试过在公骡子的精子上做文章,然而都失败了,人类对于骡子生驹的研究依然道阻且长。

试想,如果将来我们对骡子生育的研究成功了,那骡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既跨越了父母辈的生殖隔离,又能自身生育后代的种间杂交动物。它会在生物学上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和奇迹吗?一切只能在未来才可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